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蒋小伟博士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17-10-25 00:00:00

      10月16日下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蒋小伟博士,应邀在我校综合楼一楼报告厅作了题为“盆地地下水循环的理论与应用”的学术报告。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崔树军主持报告会,200余名师生现场聆听了报告。  

  


      蒋小伟博士从盆地地下水循环嵌套结构的水动力学特征和影响因素的理论为切入点,利用驻点和临界流线分析盆地尺度地下水流问题,并揭示了渗透性随深度衰减对盆地尺度地下水流的控制机理;借助多场耦合数值模拟技术,获得了盆地地下水年龄和矿化度的空间分布,提出了采集排泄区不同深度水井水样和利用地球物理电阻率剖面间接获得矿化度空间分布两种野外识别多级次水流系统的方法,并在鄂尔多斯盆地开展了实例研究。蒋小伟与参会师生就大家关心的学术问题展开了讨论,并耐心仔细地解答了大家的提问,同时结合他自己科研的经历和心得,鼓励年轻教师和大学生要专注做精做深科研,实现自我价值和目标追求。报告会现场气氛热烈,参会师生受益颇多。
      蒋小伟博士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多学科交叉专业知识,在盆地地下水循环领域取得了突出的创新性成果,在发现和解决科学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值得青年师生借鉴和学习,报告对我校师生的人生和事业规划发展有重要启迪。
专家简介:
       蒋小伟(1982-),男,博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曾获李四光优秀学生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中国地质学会银锤奖等奖项。此外,还受邀担任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区域地下水流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国际SCI刊物《Hydrogeology Journal》副主编。主要从事干旱地区盆地地下水循环演化的研究,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地质调查局和教育部等项目1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Water Resources Research、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和Journal of Hydrology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18篇。